红色之旅有感
俗话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井冈山、韶山是再熟悉不过了。但通过太原一建集团组织,赴井冈山、韶山考察学习,亲眼目睹了当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共和国缔造者们生活、战斗过的革命圣地,行进在毛泽东诞生的韶山,拜谒一代伟人先辈长眠在青松翠柏中的坟茔,可以说是百感交集、思绪万千。
漫步在绿树掩映的整洁公路,观赏着坐落在道路两边风格各异的各种宾馆、酒楼和茨坪中间的购物广场一天街、挹翠湖,尤其是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干部学院的恢宏气势,谁能相信,这片浸透了先烈们鲜血的英雄土地,当共和国诞生的时候,整个井冈山只剩下20余户100多人口。今天,我深信长眠在井冈山烈士纪念塔中的英烈们看到花团锦簇、人声鼎沸的茨坪新貌肯定会含笑九泉。为了共和国的今天,井冈山曾几度被化为灰烬,整个江西为共和国献出了26万儿女的宝贵生命,几乎占全国英烈的六分之一。80年前井冈山弥漫着血腥的空气,今天却成了生活在都市里的人们难得享受的天然氧吧;当年炮声震耳欲聋的黄洋界,今天成了游客们回归自然,放飞梦想的旅游景点,甚至散居在群山怀抱中的东一家西一家百姓,也在收获着红色旅游为他们带来的财气和喜气。如果今天毛泽东同志能再游井冈山,一定会写出比40多年前“到处莺歌燕舞,更有潺潺流水”更充满人文关怀的豪迈诗篇。
为了寄托美好的憧憬和寻求心灵的慰藉,原始宗教、人为宗教,如影随行般地伴随着人类发展。同样,为了寄托对先烈的景仰和怀念,井冈山流淌着太多充满神奇的传说。在大井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生活过的故居旁,并排生长着一棵红豆杉和一棵柞树,当地人说,这是充满灵性的两棵神树。传说,1929年,当毛泽东离开井冈山后,两树被国民党的“石头要过刀,茅草要过火,人要换种”的“三光”政策烧焦了。1950年,即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二年春天,两棵树竟奇迹般地发了新芽。1965年毛泽东重上井冈山,两树神奇般地挂满了银色小花。1976年,一代伟人毛泽东逝世,两树一时竟枯了头。后经园艺专家诊治,方得以蓬勃生长。井冈山人感念两树通人性,富传奇,称它们为“神树”“常青树”。传说毕竟是传说,但我更相信这是真的。当我们倡导要建设环境友好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想社会时,为什么不能赋予自然生命的灵气和人的情感呢?何况,这一传说所寄托的是人们对毛泽东和他的战友们的深切怀念。当导游介绍说在这幢简陋的居所里,一进门两边曾住过当年刚领导了平江起义后上井冈山的总指挥彭德怀和滕代远,而里边全是住满了红军战士时,我为那个时代官兵平等所深深折服。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而他们那些貌似强大的形形色色对手无一不败在他们手下的真谛。
韶山,因为走出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而举世闻名。真的来到韶山,才觉得韶山与随处可见的湖南众多农村并无二致。依山而建的农家土墙瓦屋,房前的水塘和屋后的打谷场,让人感到这是一户殷实的农耕家庭。没有与世隔绝的围墙围起的深宅大院,有的只是比邻而居的左邻右舍,一切是那样的质朴,自然。然而正是这种平凡衬托出了一代伟人“天下为公”的博大情怀,这也正是湖南先贤们“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胸通万卷神交古人”遗风的真实写照。瞻仰毛泽东的两位为革命献身的弟弟卧房,朝拜安卧在苍松翠柏中与普通百姓坟茔并无区别的伟人父母墓誌,我给两位老人深深鞠躬,为他们养育了一位为拯救灾难深重的中国,为自鸦片战争以来蒙受百年屈辱的中华民族赢得了理应属于中国人民尊严的伟人而心生感激。
总之,红色之旅带给我愉悦的同时也有震撼和激励,饱含着我对毛主席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无比敬仰和眷恋之情,激励着我不怕困难、知难而进、奋发努力的精神状态和思想作风。
七分公司 闫双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