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导航
党建工作工会园地青年工作精神文明学习十九大两学一做
四分公司崔晓嵘学习十八大心得体会
作者:崔晓嵘 来源:四分公司 发布时间:2012年12月05日 点击数:

  2012年11月8日上午九时,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公司领导、党支部书记号召全体党员干部、职工积极学习十八大的有关报告。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提到更高的战略层面,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为未来描绘出了一幅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小康社会的美丽图景。这充分表明了党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决心,也向世界展现了绝不走 “先污染后治理”老路的执政智慧。

  如果问十八大报告中哪一个新词汇最能激起社会各界的共鸣、最受普通群众欢迎,那“美丽中国”无疑会首当其冲。其实,在日常生活中,“美丽”和“中国”都是最普通不过的字眼,即使在平时偶尔谈起“美丽中国”,人们也不会有过多的关注。但是,在庄严的人民大会堂、在字字珠玑的十八大报告中,通过总书记之口说出这一词汇,“美丽中国”被赋予了新的内涵,蕴藏着多层寓意,发人深思、令人惊喜。

  “美丽中国”首重生态文明的自然之美。从“人定胜天”的万丈豪情到“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再到可感、可知、可评价的“美丽中国”,说明我们党的执政理念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感受。虽然改革发展让我们摆脱贫困,科技进步让我们国力增强。但是生态环境的破坏,不得不让我们每个人对此沉思。这次报告把“建设美丽中国”提上议题,充分说明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我国中华文化最强调天地人的和谐相处,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这是百姓对“美丽中国”的最直观解读。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论述“生态文明”,全国党代会报告第一次提出“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等等,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总体布局的高度来论述,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认识深化了,也彰显了中华民族对子孙、对世界负责的精神。美丽中国”体现科学发展的和谐之美。科学发展观是建设美丽中国的理论指导和保障,实现可持续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归根结底是人与自然相和谐的发展。提倡“美丽中国”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种方式,可以说,“美丽中国”的提法既给我们指出了科学发展的具体方式,又给我们指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十六大以来,“绿色发展”的理念逐渐进入党的执政视野,已经在中国生根发芽——过去10年间,从巴厘岛到哥本哈根、德班,历届气候大会上,中国带头许下并切实履行绿色发展的庄严承诺;从“十一五”首次设立约束性指标,到清理整顿钢铁等高耗能行业,从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等系列生态工程到出台节能减排计划,从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2.9%到生态补偿机制稳步推进,中国正逐渐告别“黑色发展”,走上“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绿色发展之路。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美丽中国”理念的指导下,我们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美丽中国”展现温暖感人的人文之美。“美丽中国”让党代会报告一改以往工作报告用词严谨、中性,缺乏感情色彩的传统风格,运用如此柔软、悦耳、富有诗意的词汇,使总书记的工作报告充满亲切感,更加贴近基层、贴近普通群众,迅速拉近了党代会与民众关切之间的距离,透露出民生温度和民意期许。

  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工作者,学习领会十八大报告精神,就是在实际工作中,将报告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各个方面,兢兢业业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从点滴开始,从我们每个人自身出发,保护环境,爱护身边的一草一木,守住我们身边的绿色天地。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建设美丽中国。


收藏】【打印文章
分享给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