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共 太 原 市
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文件
并一建发[2013]12号
关于向鲁际明同志学习的决定
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解放军总政治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组织开展的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中,我公司退休职工鲁际明同志被授予“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并于9月26日在北京同全国的道德模范及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一道受到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等中央领导同志的亲切接见。27日载誉归来后,又受到省委书记袁纯i清等省市领导的接见。
鲁际明同志今年67岁,是我集团公司二分公司原工会主席,现为我集团公司的退休职工。他尊师敬老,诚实守信,义务抚养照顾离世师父的三个未成年子女几十年。他的事迹彰显了人间大爱,展现了人性大美,感动了全社会,是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体现,是社会道德建设的典范,是诚实守信的楷模,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大力学习宣传鲁际明同志的先进事迹,传承企业道德风尚,对于凝聚道德力量,建设文明和谐企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集团公司党委决定,在全体职工中开展向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鲁际明同志学习的活动。
学习鲁际明同志,就要学习他尊师敬老的精神。他奉行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理念,以对父辈的孝心对待师父。要以学习鲁际明同志为契机,在全公司深入开展“拜师学艺”活动,充分发挥好中老职工的传帮带作用,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学技术,学业务,尊师爱徒的良好氛围。
学习鲁际明同志,就要学习他诚实守信的情操,他坚守拜师时“敬师如父、永不变心”的一句承诺,替师父尽职30年。30年来,他为了这一句承诺,吃苦受累,无怨无悔。车无辕不行,人无信不立,企业因诚信而生存发展,因背信弃义而消亡。诚实守信是做人的根本,也是办企的根基。各级要打牢诚实守信这一根基,对社会,对企业、对甲方,对上级,对下级、对职工等都要诚实守信,一旦承诺,就要认真履行。要通过学习鲁际明同志的活动,根治说假话、大话、空话等恶习,形成讲实话,办实事,求真务实的良好风气。
学习鲁际明同志,就要学习他助人为乐品格。他担任二分公司工会主席时,认真履行职责,努力为职工说话办事,力所能及为职工分忧解难。退休之后,他以帮助别人为快乐,继续发挥着自己的余热,职工有事找到他,他都尽力帮助,职工红白之事,总能看见他忙碌的身影,深受广大职工的赞誉。我们要向鲁际明同志学习,就是要立足岗位,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本职岗位做贡献;就是要为企业、为职工、为社会多做好事,做到凡是对企业、对职工、对社会有利的事就多做,把做好事,当好人做为自己人生价值的追求。结合向鲁际明同志学习,要在全公司开展“争当最美一建员工”活动,各支部要注意发现身边的好人好事,大力宣传表扬。在全公司上下形成做好事光荣,人人做好事,当好人,当文明人,相互帮助,助人为乐的文明和谐氛围。
当前集团公司上下正在为实现企业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而努力拼搏,实现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的各项目标迫切需要有一个团结、文明、和谐的发展环境,迫切需要塑造诚实守信的太原一建形象。因此,学习鲁际明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时代和现实的需要,更是实现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目标的需要。各党(总)支部,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学习鲁际明同志的重要意义,认真组织开展好这项活动,利用各种载体宣传鲁际明同志的事迹。通过宣传学习鲁计明同志,激发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弘扬真善美、汇聚正能量、传承传统美德、开创时代新风尚,为实现企业的第二个三年发展规划,实现太原一建的强企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附:鲁际明同志事迹材料
中共太原市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公司委员会
2013年9月30日
发至:各党(总) 支部、机关各部门
抄报:市住建委党委组织部、宣传部
本文件无纸制版,请下载打印存档,
一句承诺 三十年付出
——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鲁际明事迹
在太原一建集团公司,已退休多年老工会干部员鲁际明,从未淡出过人们的视线,他四十年如一日,信守着对师傅“敬师如父、永不变心”的诺言,勇于担当起抚养三个师傅遗孤重任,为社会尽责,替师傅尽职的事迹和他人生中各个时期都不断地演绎着助人为乐、乐善好施勇于奉献的事迹,都深深地感动、激励着周围的人,受到了一建集团上下及社会各界的称颂。
1964年 ,19岁的鲁际明,怀揣着自食其力、做一个好建筑工人的朴实的愿望,成为了太原一建的一名瓦工。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位好师傅黄天锁,师傅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照顾,使这个没有得到过多少家庭温暖的年轻人,感受到了父爱般的温暖,在他的再三要求下,两人签订了为期三年师徒协议,并照了师徒纪念照。鲁际明在跪拜师傅时还向师傅许下了“敬师如父、永不变心”的诺言。从此,在施工现场上,师傅手把手地教他放线、码垛;工棚住宿里,徒弟积极为师傅打饭、烧水,人们都称赞他们是一对互敬互爱好师徒。在三年的相处中鲁际明不仅学到了技术,更重要的是从师傅那里学到了不可多得的品质,知道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并立志要做一个有爱心的好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十多年来沉浸在师傅如父般关怀中的鲁际明,做梦也没想到1982年腊月二十八这天,师傅在回河南老家中休假时突然去世。噩耗传来,鲁际明悲痛不已,在帮助师母料理师傅后事时,鲁际明对着疾病缠身的师母和师傅19岁的大女儿俊香,以及两个年仅5、6岁的小师妹说:“我不会忘记对师傅说的话,我会和你们在一起”。从此,多年养成节俭习惯的鲁际明便更加控制着自己的开支,经常给远在老家的师傅一家送去关怀和帮助,帮助这个处于极度贫困的家庭度过了一个个难关,挨过了五个春秋冬夏。
然而,不幸再一次降临到了这个多难的家庭,师母也终因操劳,无钱医病而撒手人寰。将两个老人合葬后,鲁际明看着这个家徒四壁的家,望着衣衫褴褛三个师妹做出了人生中的重要抉择,决心挑起抚养三师妹这副沉重的担子,替师傅抚养后代。于是,他立刻返回太原向一建公司领导汇报了师傅一家的境况,提出了把三个师妹接到太原的要求。由于黄天锁在世期间工作表现突出,是连续多年是企业的先进工作者,还是太原市人大代表,他的汇报引起了当时公司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关注,决定将当年2‰的农转非指标优先给黄家三姐妹。为了给三个师妹落户,鲁际明在近半年的时间里多次往返于晋豫两地,奔波于市区相关单位,甚至还找到了时任市委书记孙英,在他的努力坚持下三个师妹终于有了太原户口,成为了太原人。
三个师妹有了户口、安顿了住处,鲁际明又为他们的生计发愁了,三个人要吃喝、要穿衣,两个小的还要上学,必须要解决大师妹的工作,于是他投亲靠友为大师妹找到了工作,有了工资收入的大师妹成了他的帮手。时间一常,整天忙前忙后的他,便成了三个姐妹的主心骨,他也将这三个苦命的师妹当做了自己的亲妹妹看待。大师妹刚上班不久,就在故交工地病倒了,他听说后,立即买了营养品坐车前去探望,二师妹患肺结核住院,他就让自己的女儿当陪侍人,自己担起了送饭的任务。春节时,他就将三个师妹接回自己家过团圆年。随着时间的流逝,两个小师妹也长大成人了,为她们都安排了工作后,鲁际明又在为他们的婚事操劳,三个师妹出嫁他都是娘家人唯一人,每一个师妹出嫁都是他操办,在亲手将新娘交给新郎时他都会含着泪叮嘱新郎说:“他们是孤儿,是苦孩子,一定要爱护好她,不要抛弃和打骂她”。现在,三个小师妹的孩子最小的已经15岁了。已经67岁的鲁际明已经是拥有14口之家的掌门人了,每逢大年初二,他都设宴招待师妹们回家吃饭,一家人和和睦睦,其乐融融,生活的都很幸福,三个师妹逢人就说:“没有鲁师哥就没有我们黄家姐妹,鲁师哥是我们的大恩人!”。
毛泽东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鲁际明当时做出的选择毫无疑问的是一生的选择,他担起的是一生的责任,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付出,80年代初,人们的工资才有几十块钱,既要安排自家生活,又要关照三个师妹,鲁际明的生活的艰难程度我们可想而知,然而,我们对他的称赞还不仅仅局限在他对这三个师妹的付出上,更多的是在他日久天长地为职工送温暖办实事、婚丧嫁娶的操劳中,这么多年,究竟他为多少职工家庭送去温暖,解决急事、难题,为多少职工料理过丧事、为多少逝者擦洗整容穿衣,给多少家庭送去抚慰;又为多少新人的新家剪贴喜字,操办婚事,连他自己也数不清。在他任一建二分公司工会主席的时期,大龄青年张振荣在老家办喜事,鲁际明亲自带上剪好的喜字,到五台张振荣家把喜字贴好,连一口喜酒都没顾上喝当天就返回了单位,后来,又得知小张妻子患有不育症,就积极为小张两口子借房子、拖人找医生,在他的热心帮助下小张的妻子病愈怀孕,生下了一个大胖小子,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欢乐。退休死亡职工张永祥的家属,从农村来太原寻找离家出走的女儿,他又是张罗住处,又是帮助寻找女儿,一直忙到晚上十一点多,在接人途中不幸被汽车撞倒压断了腿,有人不解的问,对于一个已故的退休人员的家属,你何必这样呢?他笑笑说:“他们不易,我觉得为他们做事心里舒坦、高兴”。在鲁际明退休的十几年中,他可以说比上班还忙,许多人都慕名向他求助,当婚事、丧事总管,用他的话说,这是退休不离岗。老经理刘计生以及老领导徐学文以及许多许多人的丧事的料理,年轻人郝卫军等人喜事的操办,都倾注了他的心血。大家信任他,知道交给他办事他都会竭尽全力的既省钱又会把事情办好,忙碌的时时候,他常常是一天办理两家的事情,在他身上助人为乐的故事几乎天天都在发生、日日都在上演,漫漫人生路上,他助人为乐的脚步从未停歇。他也为此赢得了一建集团公司领导和职工的尊敬和爱戴,在他退休后,每逢该集团公司重大节日活动,他都是集团公司的座上宾,董事长王贵聪多次称赞他是有爱心的好人,并提出要向他学习,做好人,做好事。
有一首红歌歌名是“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从他来去匆匆的脚步中,从他爽朗的笑声中,我们感受到了他身上那种不变的活力和不退的激情,他就象一棵不老的青松,永远挺立、吐翠,为人间添色。“生命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奉献多少”,年近古稀的鲁际明,从不服老,他将毕生为需要的人服务,在助人为乐的道路上用心、用情,用自己勤劳的双手,继续着他向善、向美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