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前走,宽敞大路不计;向上看,雄伟广厦无算
第二项管理处 徐 婷
国庆快到了,弹指一挥间,新中国走过了她60年的岁月。每当我走在上下班的路上,映入眼帘的是龙城大街小巷那造型多样,色彩各异,耸立云端的高楼大厦;远处,又是一片林立的塔吊大臂在旋转,施工电梯上下穿梭,好一片繁忙景象。啊!明天又会有更多的人搬进新居了。此刻,我总会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总会浮想联翩……我们没有经历过战争岁月,没有感受过困难时期,也没有经历过动乱的日子,而是生活在改革开放之后的八十年代。从长辈的点点滴滴、断断续续的讲诉与眼前的巨大变化中,我看到了新中国60年来的社会稳定,全面进步,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改善。
也许是建筑企业职工的缘故,60年来我国人民居住条件的改善,我如身临其境,这短短60年里从居住模式、住宅的建造方式、供应形式、分配政策,乃至人们精神层面对于居住问题的观念和理解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上世纪60年代,多数居民家住的是排子房、大杂院,屋里的地面是坑坑洼洼,家里没有厕所,没有煤气,没有采暖;那时候的厕所、水管、院落都是居民共用的。比如上厕所要排队,打水要排队;院里有东家的煤池,西家的碳棚,张家的烧土,王家的柴垛。现在走在单位附近的小巷里,还能看到住在平房里的住户拉着小车去共用水管打水,打完之后还要在水龙头上上个锁,这应该就是那时候留下来的吧。
七八十年代,居民解决住房停留在“等、靠、要”三个字上。等国家建房,靠组织分房,向单位要房。单位职工分房要排队,每位职工都盼着分房尽快轮上自己,所以,各单位管房的人就格外吃香,只要有一点风吹草动,送礼、递条子的,等结婚娶媳妇的……房管部门的门槛都被踩破了。据房管部门的人介绍,当时一拖不仅有职工在等待改善住房,每年还要新增一两千新的要房户,住房的紧张程度可想而知。
80年代初,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改革城镇住房制度、加快城镇住房建设的设想,我国开始推行以住房商品化、社会化为目标的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新住房时代开始了。一方面福利房仍占主导地位,另一方面原先分配的福利房以及各式各样的自建公房折价转卖给了使用者。
到了九十年代,国家住房制度改革全面展开。住房实物分配被取消,实行住房分配货币化。许多人的住房就此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到了新世纪,人们的住房更是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在观念上,人们改善住房不再找领导,而是找市场。有的职工到了星期天,就以休闲的心情逛逛房市,了解一下行情,从而量力而行地买下自己心爱的房子,即使用公积金贷款当上房奴,晚上还在抿嘴笑呢----钱慢慢还吧。现在的房户不仅面积大了,宽敞明亮,装修也很上档次,地面不是瓷砖,就是木地板,走在上面真让人感到心情舒畅。现在买房者不仅关注房子大、结构好,而且更加注意小区的绿化及物业管理水平等。有人这样总结建国60年人们的居住变化:原先是居者“忧”其屋,到了上世纪初,初步实现了居者“有”其屋,现在,人们又开始向“优”其屋迈进。 据有国家有关方面统计,中国人均住房面积已从原先的几平方米,再到十几平方米,现已发展到了人均住房面积达27平方米,这种变化凝聚了多少代人的期盼,多少代人的梦想,多少人的心血,多少人的艰辛啊!
目前,各地居民在住房改善上有差异,一部分人的居住条件还不理想,但是我相信,随着国家的进一步发展,全国人民的住房条件一定会得到逐步改善。唐朝大诗人杜甫有“安得广厦千万家,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著名诗句。虽然现在还不能说“俱欢颜”,但建国60年来,广大人民群众住房得到极大的改善却是不争的事实。
相信,“向前走,宽敞大路不计;向上看,雄伟广厦无算”就在眼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