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垫层材料的强度要求不一定高,但其水稳定性必须要好。
2. 垫层厚度一般宜大于或等于150mm。
3. 城市道路分类为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4. 高级路面类型为水泥混凝土时设计年限为30年,沥青混凝土、厂拌沥青碎石、整齐石块和条石时设计年限为15年;次高级路面类型为沥青贯入碎(砾)石、路拌沥青碎石时设计年限为12年。
5. 路基施工程序:准备工作,修建小型构造物与埋设地下管线(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的原则),路基工程,质量检查与验收。
6. 路基施工工序包括:挖土、填土、松土、运土、装土、卸土、修整、压实。
7. 交点(JD点)是确定路线的唯一依据。护桩应有3个点注明离交点(JD点)的距离。每隔500~1000米应加设方向桩。
8. 由道路中心线测出道路宽度,在道路边线外0.5~1m两侧,以距离5m、10m、15m钉木边桩。
9. 路基填土不得使用腐殖土、生活垃圾土、淤泥、冻土块和盐渍土。
10. 填方段当地面坡度陡于1:5时需修成台阶,每级台阶宽度不得小于1m,台阶顶面应向内倾斜。
11. 填土碾压先轻后重,最后碾压不应小于12t级压路机。
12. 挖土(方)路基每侧要比路面宽出300~500mm。在路基设计高程以下600mm以内的树根等杂物必须清除并以好土回填夯实。
13. 压路机不小于12t级,碾压自路两边向路中心进行,直至表面无明显轮迹为止。
14. 土质路基压实原则:先轻后重、先稳后振、先低后高、先慢后快、轮迹重叠。直线段由两边向中间,小半径曲线段由内侧向外侧。
15. 石灰稳定土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一定的抗弯强度和抗冻性、稳定性好,但干缩和温缩较大。
16. 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和其他地区过分潮湿路段,不宜用石灰土作基层。塑性指数小于10的土不宜用石灰稳定,塑性指数大于15的黏性土更宜于水泥石灰综合稳定。有机物含量超过10%的土,不宜用石灰来稳定。
17. 石灰土密实度每增减1%,强度约增减4%。
18. 生石灰应在使用前2~3d充分消解,用水量约为石灰重量的1~5倍,用10mm方孔筛筛除未消解灰块。
19. 为提高强度,减小裂缝,可掺加最大粒径不超过0.6倍石灰土层厚度(且不应大于10cm)的均匀粗集料。
20. 石灰稳定土每层摊铺虚厚不宜超过200mm。碾压方向:直线和不设超高的平曲线段自两边向路中心,设超高的平曲线由内侧向外侧。
21. 石灰土成活后应立即洒水(覆盖)湿润养护,直至上层结构施工为止。修整控制原则是“宁高勿低,宁刨勿补”。
22. 水泥稳定土具有良好的整体性、足够的力学强度、抗水性和耐冻性。可适用于各种交通类别的基层和底基层,但水泥土不应作高级沥青路面的基层,只能作底基层。在快速路和主干路的水泥混凝土面板下,水泥土也不应用作基层。水泥剂量5%~10%较合理。
23. 水泥稳定土必须采用流水作业法,每一作业段以200m为宜。宜在春末和气温较高季节组织施工。施工期的日最低气温应在5℃以上,在有冰冻的地区应在第一次重冰冻(-3~-5℃)到来之前0.5~1个月完成。常温下成活后经7d养护方可在其上铺筑上层。